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晨曦小学十三五课题研究之---低年级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3月4日]
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父母帮孩子值日扫地……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正像一种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如今家庭教育中重智力、关心躯体健康,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现象严重,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专家们告诫家长:一个孩子如果15岁以前没有培养起真正的劳动习惯,就可能成为“小懒汉”或“懒姑娘”, 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对心理的不良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已是迫在眉睫,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一严峻现实迫切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二、研究的鉴定
我们要研究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等。
三、设计的问卷
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低年级家长问卷)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校正在进行苏州市教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促使该课题更具研究的针对性及事实依据,特制定如下调查表,希望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如实反映,谢谢您的配合!
你孩子的性别:男(    女(   
1.孩子每天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2.孩子每天自己吃饭(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3.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图书和玩具(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4.孩子吃完了饭能帮家长收拾碗筷(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5.孩子每天自己洗脚、洗脸、梳头(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6.孩子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7.孩子上学放学时自己的书包自己背(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8.孩子能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加减衣服(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9.孩子自己洗澡(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0.孩子自己整理房间(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1.孩子吃水果时自己洗(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2.孩子每天自己睡觉,自己起床上学,不需要大人叫(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3.你是否认为孩子还小,他(她)的生活事情应该是家长包揽?(    )  
A.是   B.否
四、调查分析总结
这次调查共分下去针对家长的调查926份,收上来一共920份,其中有效的有920份.
此次调查针对低年级家长篇,想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在家里自理能力的表现,从调查的数据出来的结果来看,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不够的,自己的事情也经常是父母代劳,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不到15%。其实在学校里,我们口头询问过学生,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完成自己事情的想法和决心,可是最终很多都是半途而废,为什么到最后没有完成,结合本次的家长调查问卷情况,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陷
不少家长认为,与其说跟孩子费口舌还不如自己做。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会不会劳动无关紧要,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行了,在不同程度上对孩子的教育,只重智育,而轻视德育。还有些家庭隔代教育比较突出,祖辈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将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经常可以磨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降低到极点。如我校开学时,就有数十位家长,站在大门口,看着自己的孩子进校门后还迟迟不走。下午放学以后,也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家长留下来替学生值日打扫卫生等等,一些家庭重视子女知识和特长的培养而忽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加速了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差。
2、学生个体的因素
现在的孩子一般生活在四位祖辈老人及父母的家庭模式里,由于家长的全方位包办,学生也安逸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得到满足,何乐而不为呢?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理的能力,为了不会系鞋带而发愁,为了不会洗衣而束手无策,为了不会钉扣子而为难也就不奇怪了。
五、我们的建议
对学校的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比如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对家长的建议——放开手,让学生学会独立
造成学生自理能力偏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是父母的溺爱,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要将正确的育人理念传达给家长,要求家长在家中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亲自参与,充分给予孩子生活自理锻炼的机会,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红领巾,自己洗碗等。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靠家庭、学校共同来完成。
对学生的建议——动起手来,不要总是依靠父母
教育学生要明白如果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管在学习上成绩是有多么优异,也会为生活中的一些烦琐的小事而烦恼,这会影响到他的独立自主生活,要学会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