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巧设主题,五室合力: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路径的创新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5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巧设主题,五室合力: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路径的创新研究》

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课题组 (执笔:陆小红)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有很多种,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是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反思。当前,各种途径的教师培训自上而下如火如茶的广泛开展着。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发现,教学是-个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人的行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个反复实践、观察分析、反思与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经常最实效的方法还是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方式是校本研修。

(一)学校发展迫切需要关注校本,既是实践界的渴求,更是理论工作者自觉的转向。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行,教育方针的贯彻,若忽视具体的学校实践,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过来,只有经由学校这一环节才能践其言,成其行。校本研修在大时代背景千呼万唤下应运而生了。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课题的研究整合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使培训、教研一体化,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组织教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交流和实践活动。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田沃土”。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而学校是教师基本的工作环境,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丰富、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学校和教师多主体的全面努力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与其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要在学校情境和教育实践中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与学校改革及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现实教师培训的理性思考。纵观现行的教师培训现状,特别是教师校本研修已普遍被学校所重视,也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实施新课程,各个学校已组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示范课程等多种形式,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但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中的策略、方法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尽快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使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迫在眉睫。对本校校本研修我们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理性思考,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①培训目标过高。以为教师们通过某一项(或某一期)培训,在“走出去”、“请进来”、“强指导”等培训后,教师就能达到某种境界,过高地估量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变化,这样,把教师培训的一个自主生长过程变成了一个拔苗助长的过程,最终效果是个别教师们学会了“纸上谈兵”,而行为依旧。②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培训不是以一个个教师在实践情景直面的、具体的诊断和解决为轴心,而是界定对于所有教师有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加之于实践的技能训练,其基本形式为“授课”,这样的教师培训,不仅降低教师专业的自律性,而且效益低下,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甚至有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之嫌。因此,教师培训在教师心目中是一种教条的、机械的、无用的学习,实质上帮助不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③培训菜单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较少考虑教师们到底需要什么,而是较多地搞培训一刀切,忽视教师能力水平与性格习惯的差异,把非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统一集中在一起,进行划一的培训。从而在人、财资源相对浪费的同时,更使教师个体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现代知识观、教师观为基础来构建的教师校本研修,我们认为,它在目标、内容、形式与方法上同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不同,它不是以网罗式、一刀切地使所有教师掌握有效的理论、技术和技能为目的,而是以培养教师个性实际需求的“实践性智慧”为目的。直面自身缺陷,以课堂教学中实践的问题解决为轴心,充分挖掘和开发学校内在的潜力和资源,把学校办成培训的基地,在教师自主实践反思中转变,同伴的交流与切磋的互动中生成“实践性智慧”。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种崭新的认识,也是教师研修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基于学校的教师研修模式已显得十分迫切。

(四)学校教师成长的理想选择。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有110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1%。我校青年教师学历高,观念新,整体素质好,充满朝气和活力,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足,但总体上缺乏教学经验,模仿型的教师占了多数。我校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4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3人,昆山市德育带头人1人,这样的成熟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只占?%,可见只占少数。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培训,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是我校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进而确立了以开展“主题”活动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从而在一定主题的导向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具体利用对话的形式,为教师专业素养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从国外研究情况看:教师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培训者对学员的培训,这是院校培训模式;另一类是学员对学员的培训,即校本培训模式。这种校本培训的地点是在学员所任职的学校,培训目的是以满足教师个人需要为前提,重点解决本校的教学实际,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其培训方式一般经历“需要—谈判—协议—前期的培训小结”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英国设有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校内教师进修;日本的教师研修制度,也是在校内为其确定指导教师。这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培训方式虽然可以持续进行,但活动主体上,更多的是体现学校的需要,而非真正是教师的需求,操作模式上更多的是把院校式培训移植到了学校内部,而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多大的改变。而我们的研究,正是要从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改变,使双方有机统一,真正体现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 

(二)从国内研究情况看:自从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至此以来,许多教育专家和学校对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了探索,特别是郑金洲教授提出,在我们所习惯的从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逻辑无数次碰壁后的教训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校本研修模式才是最适切的。同时,许多学校都在探求一种适应本校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如:湖北十堰市所构建的“三型十环教师校本模式”;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所提出的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昆山市实验小学的“主题引领 三环五步---教 研 训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昆山市葛江中学的“科室协助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路径探析”等,可谓形式多样,各尽所长。但在教师校本研修中,“主题”活动这一种内容与形式融合的培训模式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是要探寻一种“主题—对话”式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从而使教师校本研修成为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需性培训活动,强调“百分之百”的面向全体教师,把校本研修的过程努力创设成:是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发奋学习、积极实践和展示才能的一个过程;是每一位教师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空间不断扩充、不断丰富,对学习和工作方式不断调试的一个过程;更是每一位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和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需要层次越高,对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也越大。因此在工作中尊重每一位教师,引导、激励他们通过自身行动建构自我发展的需要目标。

2、知行统一论:遵循“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组织和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规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尊重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并要求他们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尽快提升专业素养。

4、成就动机论:成就需要是人类一种“普遍的需要”,人们倾向于在最大可能的层次上争取成功,同时避免失败。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满足感。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研修:《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磨、碾;研究、探讨。

2、校本研修

1)学术性界定。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影响下,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2)实践性界定。所谓“校本研修”,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教育,即学校以教师互教式,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核心要素,以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以引导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的意义和快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目的的一种集工作、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师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和成长方式。

3.巧设主题: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与发展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并以一定的主题为培训指向,扎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诊断、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对话形式,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性智慧的生成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修模式。它有别于其它培训,其自身特点表现为:①以鲜明的研修主题为核心,并围绕主题自主开展各项活动;②形式以对话为主,并通过对话让教师自主吸纳与生成;③追求发展校内人力资源,注重发挥全体教师的自主性;④探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尽力使教师达到专业化发展的要求;⑤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自下而上,依据需要,全员参与。 

4.五室合力:是指学校五个培训科室:教导处,教科室,教技室,德育处及校长办公室,围绕需要解决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问题,确立各自的研修主题,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共同为学校每一位教师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而努力。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这一时期,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思想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进程的逐步深入,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身已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在此期间,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比如,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等几大方面。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行动教育研究计划。我国的湖北省作为开展校本培训较早和较好的地区之一,他们根据几年来校本培训的研究和经验,提炼出了三种校本培训模式(第一种,学习训练考评分层模式,第二种,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第三种,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先后被全国不少中小学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则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它重在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行动研究,重点解决目前我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索适合于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策略。

2、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和解决。

2)本课题的研究利于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

3)通过构建“巧设主题,五室合力”的校本研修模式,梳理校本教研的思路,充实教研活动内容,提升校本研修理念,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直接导向着研究的全过程,是决定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在结合本校实际,综合多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设定了下列目标:

1、探寻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切实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创设良好氛围。

    2、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强调教师自身积极作用的主动专业化,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促进教师共性与个性的融合发展。 

3、满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1、新时代校本研修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

通过文对相关献的学习,研究,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内涵,对国家、地区和教师都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为了适应当下的变化,校本研修要基于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意识的研修、基于学生学习开展研修,其指向是核心素养发展,这种转向是从知识本位的研修转向核心素养导向的研修。

2、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自身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

 在课题开题前期,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明确我校教师教师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对学校发展的期待,为各科室主题选择做好指引。    

3、五室在教师校本研修中主题选择的研究 

    培训的五个科室负责人,根据教师们的需求每学年制定一个研修主题,做好主题研修规划,促使教师们各科室主题引领下,通过3--5年时间的研修使自身专业素养得以发展,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得以解决,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以提升。

4、校本研修活动形式选择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校本研修活动形式根据研修主题而定,以主题对话式形式为主,其他形式辅助,遵循实用性原则,能真正助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切实为教师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强有力的实施措施,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建立校本研修工作档案等。

5、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的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的开展,各位参与研究的成员结合各种评价手段: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量化评价,形成一套评价机制,督促教师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学校所有专任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努力从学校教师实际出发,做到研究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及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都具有科学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学习相关的先进理论,借鉴各地的方法和经验,然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理论,再将其应用于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

3.实效性原则: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我校校本研修模式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研究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坚持实效性。

4.发展性原则:一是课题研究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二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必须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前期采用调查分析法,组织开展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对学校发展的期待。 

2、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本课题的开展。

3、坚持行动研究法,促进教师“学习、教学、研究”一体化。 

4、适当采用个案研究法,做好校本研修下教师个体成长案例分析。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课例、教学反思等,及时交流。

八、课题的研究措施

1、树立三种意识  

(1)自我反思意识。教师自我反思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2)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工作业绩结合起来  

3)终身学习意识。对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  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重中之重来抓。 

2、创设三个载体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教研是学科领域的研究活动,也是基层教师喜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载体。科研是理性的科学思考,其全过程也是培养教师的重要载体。将继续教育工作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同步运作;将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同继续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教研沙龙为载体。采用互动参与式培训、主题+对话模式、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论坛,组织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通过沙龙研讨这种培训方式,借助群体反思,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  

3)以案例分析为载体。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体现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评价方式及积极正确的导向,培养教师主动积极的自我成长、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精神;增进师师互动、师生沟通及合作意识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还为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成为名师、教育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个人专著、建立自己的网页、网站积累丰富的素材。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5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21.2——2021.5

1、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做好文献综述;

2、课题申报、立项,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3、明确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组

4、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活动,掌握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实施阶段(2021.9——2025.9) 

(1)制定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2)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分项目落实。

(3)组织课题培训活动,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掌握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策略、方法等。

(4)每个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成长计划,领导和专家进行诊断、辅导和引领。

(5)开展校内外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6)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与保障等进行系统研究。

(7)定期进行课题小结会议,组织课题组内的研讨活动。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相互借鉴课题研究的经验,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8)加强与市教研室领导专家的联系,争取专家引领和指导。

(9)及时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25.10——2025.12

(1)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反思教师的个别与整体发展情况;

(2)构建成果报告提纲,完成课题成果报告;

(3)邀请有关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指导与鉴定。

(4)做好成果的推介工作。

十、课题的预期成果

1、书面文字呈现:课题研究报告、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和案例、课题文献研究资料。

2、视频影像资料:课题开题、结题活动,课题研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培训交流等影像资料。

3、课件制作: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制作的电子课件。

4、汇报课:教师上课题研究汇报课,展示研究取得的成果。

5、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参赛获奖的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和发表的优质论文。

6、建立促进教师自主性校本研修的评价、激励机制。

十一、课题的组织管理和成员分工

1、研究的组织管理

由昆山市教科室督导,学校行政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成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有市级的专家顾问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由学校校级领导及行政人员带头进行研究理论,制定方案,积累资料,决策把关等。全校教师负责研究方案执行、原始资料收集、研究信息反馈等。具体分工如下:

(1)专家顾问

张敏华   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副部长

张凤良   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副部长

杨海中   昆山市教育局退休教科员

(2)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研究组核心人员基本信息

 

 

 

成员姓名

职 务

分 工

施静静

校长

课题第一主持人,全面负责,保障经费

陆小红

教科室主任

课题第二主持人,负责方案的制定、落实、修改、完善;负责各种资料的撰写与最后把关

陈丹

德育处主任

负责二级子课题研究活动

盛华

教技室主任

负责二级子课题研究活动

谢彩霞

教导处主任

负责二级子课题研究活动

魏丽红

办公室主任

负责二级子课题研究活动

严雨倩

教科室助理

负责二级子课题研究活动

唐彩艳

人事处主任

负责各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撰写和收集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巫旻哲

德育处副主任

负责各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撰写和收集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俞佳燕

教导处副主任

负责各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撰写和收集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何春燕

教导处助理

负责各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撰写和收集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陆珠琪

教导处助理

负责各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撰写和收集各种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十二、参考文献

[1] 张孝益,彭永忠.校本研修“314”模式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14):25-28.

[2]杨丹. 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 辽宁教育, 2020(10).

[3]曾建发, 刘永胜. "多维对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新探索——基于武汉市解放中学校本研修的实践[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 11(004):124-128.

[4]张孝益, 彭永忠. 校本研修"314"模式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 2019, 000(014):25-28.

[5]施莉. 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J]. 成人高等教育, 2002.

[6]王祥, 王思人. 校本研修的内涵,价值及路径探析 ——基于贵州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发展的思考. 新课程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