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低年级数学课题组第三次教科研活动简讯(10月)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课题组活动简讯
1023上午,我们低年级数学组进行本月的第二次教科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沈扬老师执教,内容是《认识平均分》。
活动先由沈扬老师展示认识平均分》一课,组里每位老师都认真参与了听课其次,组里每位老师又集中进行研讨,组内老师各抒己见,均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各抒已见,对于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表(低年级数学)
                          201810
  
10.23
地  点
二(2)班教室
主持人
陈 霞
  
  
全体低年级数学组教师
  
  
上课、评课
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
 
 
 
 
 
 
 
 
 
 
 
 
 
 
 
 
一、全体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成员集中。
二、执教:沈扬     《认识平均分》
三、评课
俞佳燕: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对于这样的操作是有经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分成3个与3个,很少有学生分成2个与4个或1个与5个。通过对这三种不同分法比较,感知3个与3个的分法每堆同样多,都是3个,另两种每堆的个数不相同,从而引出“每堆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在这里,“同样多”是学生已有的旧知,借助旧知“同样多”引出新知“平均分”,借助新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丰富旧知“同样多”的内涵。
张怡:沈老师在教学时,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景时,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高 。
陈霞:沈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陆秋娣: 教学时老师从猴妈妈给哥哥弟弟分桃子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在例一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二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谈晓成: 全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 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郑蕙: 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平均分的方法时,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老师出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我觉得可以将这两个环节调换过来,让学生结合例子和前面的分的同样多的活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然后老师再板书定义,我们给学生表达自己真正想法的机会。
孙艳蓉: 沈老师能够关注教学细节、有效预设。本课对于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沈老师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通过提要求,让学生统一运用一定的语言格式,比如例一让学生汇报时说清楚:分成了几堆,每堆几根?试一试说一说你什么怎么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迁移,使得汇报有序:分成了几份,每份几根。在例二的汇报中,难度进一步加大,沈老师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汇报平均分来的更有序,语言更有数学味。
陈雨萌:沈老师这节课带入三位新的小伙伴——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通过分桃子的活动让学生来初步认识什么叫做平均分。之后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从无序分转变为平均分,在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认识。
穆红:沈老师精心准备了这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注重了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去。
 
                                                                                  记录人: 陈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