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三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教学例谈
[发布时间:2018年1月21日]
          
晨曦小学  俞佳燕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认识周长》 教学例谈
学校主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本人研究的课题: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自主预习习惯的研究
 
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持续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社会。儿童的学习过程不应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在自我发展需要的引导下,自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自主学习更主要的要让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我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设计都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现在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我在教学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了达到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我们特别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第一部分:
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教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正确答案的化身,而是一个共同学习者。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学习、探索的素材,给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的时间。我们在教学时努力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背景的、能够理解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愿意参与的“观察、探索、合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并通过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指导语,如“自己试着做一做”、“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胆猜想一下”等等。这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又引导了学生的“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如第二部分:
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三、鼓励个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的交流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我在教学中,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把“算法多样化”体现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解答问题策略上。如第二部分的第三点:
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强化数学思维,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宽松的、平等交流的环境中互相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