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二下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课题实验课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7日]

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课题研究实验课记录

教者

陈雨萌

班级

(2)班

学科

数学

日期

2018.11.26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学校主课题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本人研究的课题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本学期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必要性

2、影响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

3、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法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题研究目标

1、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状况。

2、找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自我监控方面的优点与优势、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3、思考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媒体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图形?如果按照名称来分类,想怎么分?

明确:三角形是以角的名称来命名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认识角)

 

二、新授

1师:一起来看看这个三角形,谁能来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分别在哪里呢?(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刚刚小朋友指出了它的三个角,老师把其中的一个角描下来,看看,是这样吗?

师:老师把它描下来,是这样的吗(一个点),很好,角不是一个点

                    是这样的吗(一个点一条边),

                    是这样的吗(完整的角)?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一个角。小朋友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这个角,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再来一起来指一指。教师注意比划角的方法。

2师:请大家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三角尺,三角尺上也有角,请同桌交流展示三角尺上的角。(请同学展示比划)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

教师举例说说,把语言做到规范:这是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说边比划)让同桌之间用规范的语言说一说。

3、活学活用

大家能这么厉害的总结出角的特点,看看能不能活学活用,快速判断出下面这些是角么?如果是请用√表示,不是请用×表示(说错误,为什么?)

4师:老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生活中的角,篮球架上有角,水立方游泳馆上有角,吊车上有角,房顶上也有角,看来啊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那我们的身边有吗?哎~老师一下子就在书本上找到一个角,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强调:这是一个角,这是顶点,两条边)

(谁能照着老师这样再来边指边说一说书本上的角?)书本上还有角吗?谁来说说分别在哪里?

 

三、练习巩固

1、课件依次出现几个图形,并完成填空。

师:(课件依次出现,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图形的名称和各有“几个角”)

教师手指表格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呢?同桌交流一下(提示:图形名称与角的个数的关系)

生: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那么伟大的一个规律。

追问:八边形有几个角?十边形呢?

 

四、发现角的大小

1、刚刚我们认识了角,其实角还有很多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大家想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吗?接下来要请大家一起做一个角啦!

拿出材料袋中的塑料条,把它当做角的两条边,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做好的同学举起来展示一下

2、出示长活动角,仔细观察这个角的大小,教师拿出剪刀,剪掉一部分的边。

谁来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提问:说说边的变化?(变短)角的大小呢?(不变)

师:我继续剪,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都不变)

操作:(上黑板)把边延长呢?角的大小有变化吗?擦掉呢?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对角有怎样的认识?你知道了什么?

 

六、拓展提高

1、谁是小小数学家1

图片中有几个角?

2、小小数学家2

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陈雨萌

学校主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本人研究的课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1、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状况。

2、找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自我监控方面的优点与优势、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3、思考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图形?如果按照名称来分类,想怎么分?

(学生分为三角形和几边形)

若学生没办法发现分类特点,可以老师手比划前三个图形让学生理解。

明确:三角形是以角的名称来命名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认识角)

二、新授

1师:一起来看看这个三角形,谁能来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分别在哪里呢?(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刚刚小朋友指出了它的三个角,老师把其中的一个角描下来,看看,是这样吗?

师:老师把它描下来,是这样的吗(一个点),很好,角不是一个点

                    是这样的吗(一个点一条边),

                    是这样的吗(完整的角)?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一个角。小朋友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这个角,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再来一起来指一指。教师注意比划角的方法。

 

2师:请大家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三角尺,三角尺上也有角,请同桌交流展示三角尺上的角。(请同学展示比划)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

师:那同学们,你们在摸三角尺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这几个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板书尖尖的)地方。

师:你这个发现真好,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顶点)生齐读“顶点”

师:谁还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的感受咋来摸一摸,有什么感受。摸一摸它的其它部分,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一下,(若直接答出则让学生感受)

生:这个角有两条线围起来,

师:真棒,这两条线我们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2条边)

师:继续摸摸这个角你们还有什么感受?

生:这两条边很直,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你真棒!同学们都发现了吗?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发现了这么多角的特征,谁来帮老师总结一下,角有什么特征?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补充完整)全班读。

师:你总结的真棒,让我们给你鼓鼓掌。

教师举例说说,把语言做到规范:这是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说边比划)让同桌之间用规范的语言说一说。

 

3、活学活用

大家能这么厉害的总结出角的特点,看看能不能活学活用,快速判断出下面这些是角么?如果是请用√表示,不是请用×表示(说错误,为什么?)

 

4师:老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生活中的角,篮球架上有角,水立方游泳馆上有角,吊车上有角,房顶上也有角,看来啊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那我们的身边有吗?哎~老师一下子就在书本上找到一个角,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强调:这是一个角,这是顶点,两条边)

(谁能照着老师这样再来边指边说一说书本上的角?)书本上还有角吗?谁来说说分别在哪里?

师:谁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你的桌面上找一找,说一说,找到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谁愿意来和全班交流一下。

生: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你说的太棒了,让我们给他一点掌声。

师:你能在这三张图中找到角么?(请同学找一找

同学们找的又快又准,那相信大家在这些图形中也能快速找到角,找到的角记得用符号表示出来。(书P85/2

(说说理由)

 

三、练习巩固

1、课件依次出现几个图形,并完成填空。

师:(课件依次出现,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图形的名称和各有“几个角”)

教师手指表格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呢?同桌交流一下(提示:图形名称与角的个数的关系)

生: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那么伟大的一个规律。

追问:八边形有几个角?十边形呢?

 

四、发现角的大小

1、刚刚我们认识了角,其实角还有很多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大家想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吗?接下来要请大家一起做一个角啦!

拿出材料袋中的塑料条,把它当做角的两条边,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做好的同学举起来展示一下

师: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老师也做了一个。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双手抓着角的两条边,跟着老师一起变!

师:谁来说说,我们的角有什么变化?(变大)对,张口在变大。

师:我们继续变!(一起变化)谁来说说,我们的角有什么变化?(变小)

提问:在角的变化的过程中,你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出示长活动角,仔细观察这个角的大小,教师拿出剪刀,剪掉一部分的边。

谁来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提问:说说边的变化?(变短)角的大小呢?(不变)

师:我继续剪,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都不变)

操作:(上黑板)把边延长呢?角的大小有变化吗?擦掉呢?

提问:你觉得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吗?(无关)所以你能得到一个像这样的结论吗?(手指前一个结论)

我们通过刚才的实践,得到了这样的两条结论,请学生齐读。

师:老师啊也为此做了一首小儿歌,看看大家会不会填呢?(出示儿歌)

 

3师:我们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我们就要来比一比了看屏幕上的3个钟面,上面的时针和分针构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谁来说一说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呢?

生:1最大 3最小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两边张开的最大/最小。

2:数格子,格子多的角就大。

提问:如果没有格子,像这样的两个角,你觉得谁大?怎么比?(出示两个大角)

学生提出: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比较另外一条边的张开大小。

(总结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同桌之间做一个角,再比一比看看谁做的角大?

(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一下比较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对角有怎样的认识?你知道了什么?

 

六、拓展提高

1、谁是小小数学家1

图片中有几个角?

2、小小数学家2

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小学生在数学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例谈

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陈雨萌

学校主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本人研究的课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特点与年龄有关,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而到了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是处于开始培养的好阶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在上面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我主要突出三方面的教学设计。

1.认识角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观察实物,通过指一指的方式从实物上找到角,把这些从实物上找到的角移下来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直观认识了物体上的角。接着,学生通过摸一摸的方式,感受角的特征,知道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边是直直的,教师演示画角,提醒同学可以在角里面画一条弧线来表示这个角。再通过学生自学书本84页了解尖尖的地方是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边,从而得出角是由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最后,由学生自己来画一个角,并能正确指出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边。紧接着,完成判断角和在图形上找角的相应练习,巩固对角的认识。

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些遗憾的地方是,在教师演示画角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如果改成自己黑板上板演画角,学生对角的组成印象会更深刻些,图形展示要比文字的表述来的更形象直观。形成角的表象是重点知识,如果只是多媒体演示一带而过,学生对角的表象可能体会的也不够。

2.认识角的大小

这里我主要分成三个环节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做角:先由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尝试做一个角,然后,请几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做好的角,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位置,加深孩子们对角的组成的认识。第二个环节才是认识角的大小:这里,我拿了两位同学做好的大小不等的角提问:这两个角一样吗?引发学生去观察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角是不同的,接着追问:哪里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角不同在哪里,原来是大小不同。从而得出“角是有大小的”这一结论。第三环节是学生活动,通过操作手中做好的活动角,要使角变大一些,你该怎么做?要使角变小一些呢?学生先在下面自己操作,再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边说边展示。学生回答后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两条边张开的小,角就小。再通过想想做做3三个钟表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三个角的比较,巩固“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大小有关”的认识。

这里,由于时间的紧张,第二个环节并没有较好地展开,教学上有些仓促。第一个环节做角,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自由创造角。

3.比较角的大小

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我先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学生一下子不能马上回答出结果,设置了一个思维障碍。从而,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重叠法。首先由教师介绍重叠法的操作过程,然后同桌两人用这种方法来比一比谁做的角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操作中掌握重叠法。第二个环节是比较两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同一个角,先提问学生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受三角尺大小的影响,很直接想到大的三角尺上的角比较大,小三角尺上的角比较小。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时,我并没有很快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带领他们一起来观察,用重叠法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当操作最后两个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完全重合时,学生表示很惊奇,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